又是一年国庆中秋时

写在前面的话

这个标题是2025年10月1日当天写下的,但断断续续写到了今天(10月5日),不知道今天能否写完。

虽然还没到年底,但我有种强烈想要复盘这一年的冲动。可能是因为最近一年(从去年10.1到今年的今天),我的整体节奏变化实在太大了。所以今天这篇文章会很杂、很乱,就像我现在的生活状态一样,请大家见谅。

梦里都在”救火”的日子

今年的这个10.1对我来说并不轻松,用物理学的话说,我的”熵值”处于高水平状态。一方面这是好事,说明我在接受挑战;另一方面,这也是对我的考验,同样是好事。

今年下半年起,我”暂时”从销售岗转向了全栈开发+项目管理的岗位。一个对公司相对重要的开发项目重担落在了我肩上。本来只是前端开发,后来接手了后端+项目管理,甚至”被迫”悄悄地自研”运维”内容。一方面战战兢兢如履薄冰,一方面又心怀一些不甘。

更要命的是,我的”软考找老孙”培训项目也在同步推进,两条战线的压力让我每晚睡觉都不够安宁,梦里都在工作、工作、工作。

昨晚梦到公司项目的最终甲方(国外客户)居然来北京成立了分公司,就在我们公司旁边不远处,目的是为了更好的“驱动”我。我无意中遇到他们,突然面对一张张外国面孔,只能用”哑巴英语”磕磕巴巴地交流。心里还纳闷,F.Z明明是中国人,怎么也长了一副阿拉伯脸?我这个梦确实有些bug。

在梦里我也是风风火火像救火队员,处理各种突发状况。不记得醒了几次,每次醒了又睡着,还能接着之前的梦继续”工作”,也是服了自己。

一个人的”团队作战”

最近几个月的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公司项目上。本来以为短暂几个月就能结束,所以对待遇方面我没怎么争取。但随着项目深入,这很可能是个长期项目,而我仍拿着”微薄”的销售底薪+季度奖金,心里难免惆怅。

我一个人当一个团队在冲锋,毫不夸张地说,连梦里都在工作。遇到复杂技术问题时,常常夜不能寐。尤其是客户与我们有5小时时差,我们这边凌晨,对方刚好是晚上工作时间。我身兼项目经理、前后端开发数职,没办法对自己放松。无论何时,看到客户反馈问题后总会第一时间回复、处理,处理不好就根本不让自己休息。我现在的“糖尿病”,就是数年前自己创业时熬夜的落下的病,本来说好让自己以后不再熬夜了,但不知不觉又开始拿健康换工作了,每天不得不打着胰岛素,再坚持着熬夜熬夜不断地熬夜。

公司也在想办法为我配齐开发团队,但很可能因为预算限制,这个预算根本招不到优秀人才。对于能力一般的队友,强行加入项目,短期内反而是我的”负担”——要磨合、要指导、要帮他处理问题。

我最希望的是:既然我一个人顶了五六个人的活,那起码给我两三个人的工资吧?

可现实并非如此。

我只能安慰自己:不要太计较这些,公司好了,我们个体才能好。也许因为创业十年的经历,我的立场还是偏向公司。但生活太残酷,所以我就这样矛盾着——一方面没办法像真正的”打工人”那样对待工作,总是过分负责;另一方面薪酬差距确实太大,心里又对自己过意不去。

“软考找老孙”:我的另一条战线

说到这里,不得不聊聊我的软考培训项目。进展还算顺利,基本能完成预期目标。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:课研(课程研发)、一对一服务、技术开发。

课研:把20年实战经验”翻译”成人话

在课研方面,系规的收费课程与免费课程初稿已经完成,高项课程还在创作中,也将不日开始连载发布。

这里要说说我的教学理念。我结合自己20余年的行业经验,整合最新教材、考试大纲,让教程具有”非专业人士一看能懂”的场景式翻译教学特色,同时又能让入门后的学员提升到应试水平。

官方教程799页,而我的收费教程达到1646页,是其一倍有余。为什么篇幅这么长?原因就是要成为一个普适教材,需要让大家迅速入门,要把专业知识”翻译”成大家能听懂的场景。

比如在我的”系规74讲”中,我以”智慧邻里”这个宏大的数字化平台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教学案例。这不是简单的项目,而是涉及战略、架构、数据和治理的复杂系统。通过这个真实场景,学员能够深刻理解系统规划与管理的精髓。

我常说,软考不是死记硬背就能通过的考试,它需要真正的融会贯通。我这20多年从业经历中最深的感受是:太多甲方虽然有需求,但因为不懂技术、不懂项目管理,无法清晰表达需求,也无法很好地与开发方配合。从需求调研到项目收尾,常常给项目带来不必要的内耗。

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课程,让更多人——特别是非IT专业的人——都能理解信息化,都能在各自岗位上有力地支持、规划、实施相关项目。

收费版完成后,已经在申请版权,正在审查中。后续希望能出版成正规图书,也算我的一个小突破。

在此特别感谢所有支持老孙的同学们!你们用真金白银支持了我,给了我特别多积极反馈,帮我勘误、给我鼓励。谢谢这几十位同学!

一对一服务:我的核心竞争力

教程只是开始,一对一服务才是核心。

我不是营销大师,没有能力和精力大规模推广教程;我也不是课程搬运工,我十分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:一对一定制化服务。

所谓一对一服务,就是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定制专属学习方式。

从一对一开始前,我们要进行学情评测。综合学员的实际IT水平、现有岗位、学习时间等,根据备考专业(系规、高项),评估是否适合一对一学习。

通过评测的同学,我会根据不同情况制定:

  • • 整体学习计划
  • • 每周学习计划
  • • 每天学习任务

基础是我的74讲付费教程及官方第二版教材。每天进行作业评估、点评;每周进行测试,再调整下周学习计划。要确保每位一对一学员都能得到最有力的支持。

不仅仅是支持,还有督促。当我发现学员超过三天没与我互动时,会主动联系推进学习。

十一假期前,有学员主动要求我定制8天学习计划,有的要求定制5天计划,这让我很欣慰。我希望所有一对一学员都能”密集”地与我保持互动,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取得考试胜利。

关于学习群的反思

说到这里,不禁想起我们的互助学习群。成立四五个月来,太安静了。有群友甚至为此感觉不好。

在这里我要向群里朋友说声对不起。虽然一开始我再三声明这不是教学群,但在调动群内学习氛围方面我确实做得不够。大家都花99元入群,有群友私信问学习问题,我也会尽量回应,并希望通过群聊提问,这样一个人的问题能被多人看到,更有价值,但也不好强制要求。

群能退费吗?我只能回答”不能”。大家在群里有消息,我一定会回复;如果大家不问问题,我确实很难主动调动积极性。当时收99元门槛费,是为了过滤广告用户,提高群的学习质量。这个问题我会再考虑,如何让大家这99元有价值体现。

技术人的”CPU升级”焦虑

脑子确实太乱了,想到哪说到哪。我常想,如果我的大脑能像CPU一样不断进化就好了——从286、386……一直到4核、8核、N核,内存从几十M到现在的动辄N个G。

但目前看来,还不现实。

除了工作上的种种,我还必须保持持续学习。学习掌握最新技术栈,解决工作难题,满足求知欲……

可能因为想要的太多,所以会非常累吧。

生活中的”回避”与”坚持”

除了工作、学习,还有不断需要面对的生活问题。

这是我最大的弱点——我可以面对工作上的各种问题,但在生活中,没办法解决自己最大的问题:”回避”。

我知道这很不好,非常不好,可是没有办法。把工作做好,让自己不断提升,也许是我解决这些不断”回避”问题的方式吧。

在生活中,我亏欠了太多:对孩子陪伴、成长的缺失;对之前创业时各种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问题……

但我这种”回避”是暂时的。我不想陷入无力承诺又失信、失信又承诺又实现不了的怪圈。我不想面对和回复一些极端”攻击”,没精力与人身攻击做计较。

当有一天我重新站起来时,应该感谢、回报的人们,一个都不会少。

写在最后:感谢与坚持

说了这么多,心里的乌云也散了很多。可能是写了几十万字教程的缘故,已经不太会写”日记”了。

今天这篇日记就到这里吧。给自己和关心我的人一个交代,让自己回望走过的路,对未来看得更清楚、更坚定一些。

在”软考找老孙”这条路上,我会继续坚持我的理念:

  • • 用20年实战经验做”场景化翻译”
  • • 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一对一定制服务
  • • 帮助更多人通过软考实现职业突破

我相信,每一个通过我课程的学员,不仅仅是拿到了一张证书,更是在信息化思维和项目管理能力上有了真正提升。这种知识的种子,会在他们未来工作和生活中开花结果。

谢谢所有人,谢谢自己。

继续加油!


老孙
2025年10月5日
“软考找老孙”创始人
20年IT行业实战经验
专注软考高级一对一通关服务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